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连接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虽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网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的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的安全。
怎样才能确保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中的数据不会被意外或恶意破坏、更改或泄露,同时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会中断?我们需要保证网络的物理安全,同时确保网络拓扑结构和系统的安全。
以下内容来自壹点壹线的分享。你的网络安全水平如何?能够达到等级三的等保标准吗?
如何确保网络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旨在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受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电磁污染等环境事故的影响,同时也防止人为操作失误、错误以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对其造成的破坏。物理安全是确保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完全的保护,计算系统必须采取物理安全措施。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场地安全(环境安全):是指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主要是场地与机房;·
设备安全:主要指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露、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介质安全(媒体安全):包括媒体的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01场地安全
为了有效合理地对计算机机房进行保护,应对计算机机房划分出不同的安全等级,把应地提供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根据GB9361-1988,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等级分为A类、B类、C类三个基本类别。
A级机房: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有完善的计算机计算机安全措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B级机房: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有较完善的计算机计算机安全措施,安全性和可靠性介于A、C级之间。
C级机房: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基本的要求,有基本的计算机计算机安全措施,C级机房具有更低限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机房等级的设置,同一机房也可以对不同的设备(如电源、主机)设置不同的级别。
02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包括设备的防盗和防毁,防止电磁信息泄露,前置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一级电源的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
(1)设备防盗。
可以使用一定的防盗手段(如移动报警器、数字探测报警和部件上锁〉保护计算机系统设备和部件,以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和部件的安全性。
(2)设备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