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7-1882-9113
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名词解释)
审计重要性判断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核算也有着重要性的要求。由此难免让人疑惑:财务报告审计中所指的“重要性”与会计核算所遵循的“重要性原则”中的“重要性”有联系吗?
本文希望通过解读美国审计界关于重要性的定义,指出我国学术界在“重要性”一词的认识和界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使重要性判断在审计活动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美国审计准则中的重要性
1. 定义。
2010年4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第312条款——《执行审计时的风险和重要性》。这一条款明确指出,对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而言,有些事项是重要的,有些则是不重要的。而审计师要做的就是,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根据GAAP的要求,凭借掌握的审计证据,判断报表的整体内容是否因有重要的事项存在而影响了它的公允表达,之后再对判断的结果予以报告。由于条款中出现了“重要”一词,因此条款的附注部分还特意就“重要性”一词的概念做了说明:重要性也运用于规范财务报表编制的GAAP中。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审计准则中所提到的“重要性”与财务会计中所说的“重要性”是同一个词。
GAAP对“重要性”做了如下界定:“在具体环境下会计信息出现错报、漏报的程度。上述错报或漏报很可能会影响或改变依赖该会计信息的理性个人的判断。”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重要性,就是财务报表中存在错报、漏报的程度,而且当错报、漏报的程度影响到理性个人的判断时,就说明导致错报、漏报产生的情况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
2. 审计中运用重要性概念的逻辑及意义。
为何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要用到重要性概念呢?编制财务信息时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使得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概念成为必然。
在美国,为了保障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公允性,企业被要求按GAAP编制财务信息,其中就有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所谓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信息时通过专业判断来确定是否存在重要的错报、漏报情况。如果不存在,就说明所编制的信息符合公允性的要求;否则就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错报、漏报,使其变得不重要,从而达到公允披露财务信息的要求。
虽然财务信息的公允性已经有了GAAP作保障,但因为公司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以及日益复杂的商务环境,再加上会计人员自身道德风险的不可避免性,使得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由公司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已成为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公司外部审计人员对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后应如何进行判断并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呢?
在江苏省申请EDI和ICP许可证,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营业执照副本 2. 法人身份证件 3. 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 4. 网站域...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和EDI(电子数据交换)许可证对于一个省份的网络运营至关重要。那么...
在江苏注册ICP,所需费用因不同地区和办理机构而异。一般来说,注册ICP所需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册...
在江苏省申请ICP许可证,具体费用会因地区、公司规模和申请业务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申请ICP许可证所需的...
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近年来在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
江苏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的办理过程相对简单,只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即可: 1. 准备材料: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企业法...
江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简称“苏广证”,是由我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许可证,允许持证企业在江...
江苏文网文许可证,即江苏省内企业开展网络文化业务所需取得的许可证。办理江苏文网文许可证,需要满足一定的...
电话:157-1882-9113